兴企之道,重在用人。尤其是初创团队,能否将人才引进来并且留得住,成为事业顺遂与否的“敲门砖”、
创业成功与否的“试金石”。宏博公司当年以科技研发起家,从团队一人到员工数百,
作为创始人兼总经理的卜祥洲是怎么用人的?今天咱们就重点说一说。
很多企业家总把“以人为本”挂在嘴边,但什么是“以人为本”、如何做到“以人为本”,很多人却说不出个所以然。
有学者认为,管理本质上就是经营人心、管理人性、平衡人情,这不仅与卜祥洲的想法不谋而合,宏博创业自始至终也是这样做的。
卜祥洲工作中
在宏博,副总经理胡智鹏算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合伙人。
他和卜祥洲是高中同班同学,关系非常要好,却比卜祥洲学习好,本科读的是机械设计,毕业之后顺利进入郑州某知名国企,
后来又成了数控方面的专家,还是河南数控方面的评委。
宏博刚成立时,也是公司最缺人的时候,机械设计方面尤其缺。
胡智鹏同学自然是首选,于是乎不管是周末、假日还是晚上,只要是能抽得出来的时间,或者在家、或在单位、或去沙门,
他都竭尽所能去帮忙,为第一代产品的研发贡献甚大。
宏博山西团建精彩瞬间1
最初的三年,宏博的钱都投到研发里面去了,别说工资或补贴,有时候就连公交车票或吃饭的钱都要他自己来贴,
即便这样仍然乐此不疲,2008年还把自己的固定工作给辞了,心甘情愿跟老同学做“跟班”。
再后来,胡智鹏成为卜祥洲最得力的助手,刚开始人员少、分工不明确,他从研发到管理再到业务全部干了个遍,
2015年又正式转到领导岗位,成为宏博公司的副总。
谈及当年加入宏博的原因,胡智鹏说:“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,刚开始是觉得能一起做产品,后来觉得能一起做事业,
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!”
他和卜祥洲这样评价他们自己:一个外向,一个内敛;一个豪放,一个严谨;一个务虚,一个务实;一个胆大,
一个心细……二者性格互补、相互信任,简直就是最佳的拍档!
胡智鹏接受采访中
营销中心负责人李延乐,工号03。
在宏博的人事体系里,这意味着她是宏博公司创立之后,继卜、胡之外的第三位员工,也是迄今为止在岗时间最久的宏博员工。
2010年冬天,她刚大学毕业不到一年,进郑州某B2B网络推广平台不久。
宏博当时是她一位同事兼师傅的企业客户,她、她师傅还有另外一位同样进公司不久的同事,三人一起到宏博拜访卜祥洲,
“我们原想向他推销公司的产品来着,没想到把自己搭进去了!”
跟之前几次一样,这次拜访并没有实质的结果。
卜祥洲只是例行性聊了聊三位的家常,最后还礼节性地接下三人的名片;李延乐几人则对卜祥洲印象不错,回去时几个人还说:
“这个卜总真不错,一点儿没有架子。”
宏博山西团建精彩瞬间2
就连李延乐自己也没想到,没隔几天卜祥洲竟主动打电话给她,单刀直入就说:“我这边正好要招个网络推广,我觉得你挺合适的,
要不过来试试?”
可能是第一印象不错,李延乐竟鬼使神差去了,最后还留了下来,成为公司的第一位外聘员工。
虽然,客观来讲,当时宏博给她开出的工资并不太高。而且,那次去面试的时候,她清晰地记得,宏博丰产路办公室的水管漏水,
满屋都是湿漉漉的……
另一件事,到宏博不足一个月,恰逢农历过年。
第一次拿工资,试用期还没过呢,她没想到卜总给她发了双薪。为此,她还专门找到他:“是不是发错了?我觉得没给公司做啥贡献啊!”
卜祥洲说:“拿着吧!这是你应该得的!”
后来,李延乐从搭建公司网站开始,慢慢又介入网络营销,连续几年都是公司的销冠,最后又毫无意外成为营销中心的负责人,
“我觉得,我和卜总当时都挺有眼光的,我们当初的选择都没错!”
李延乐接受采访中
别的企业的办公室,在宏博这里叫“幸福中心”。
现在“幸福中心”的负责人赵俊霞,也是卜祥洲的高中同学;她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研究生,三年前是接替另一位高中同学来宏博工作的,
如今也已经成为公司的“顶梁柱”。
在外人看来,卜祥洲的高明之处,在于能够笼络各种人才并心甘情愿为其所用,包括早期创业时候开始,包括同学,包括老师,
包括同学的老公甚至同学老公的老师,很多人都曾和他愉快合作并成为终身的挚友。
就连后来离职的同事,也大多跟他本人保持非常好的关系,甚至还会成为生意上的合作伙伴。
比如,宏博早期的研发负责人曹宇,离职之后选择了下海经商,后来宏博公司的办公装修就是他给做的。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!
宏博山西团建精彩瞬间3
“卜总不仅人很有亲和力,在管理方面也很有一套!”在赵俊霞看来,现在宏博的福利待遇,在郑州不能说最好,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。
比如周末双休,比如五险/六险一金,比如带薪年假和定期团建,以及交通补助和午餐补助,在有些地方想都不敢想。
此外,宏博完善的培训体系,尤其那种自由、轻松的氛围,以及领导与员工如同兄弟般的关系,也是其他大多数公司所不具有的,
这会让员工觉得在这里工作非常放松,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。
“一句话,别人把关爱做到了表面上,宏博把关爱做到了员工的心坎里!”赵俊霞说。
赵俊霞接受采访中